唯"行"可(育) 唯"省"可(教)
不是教育是寓教於樂=真走過(誨人不倦)身為00眷屬 當要體悟00之本懷 了知淨土之性質
效法00之宏願 "淨化自心" 以入00淨土 開創地上之天國
換言之:建立溫馨家庭兄友弟恭敦親睦鄰保護大地母儀天下
簡言之:經典集結(自鑑錄)懷殷桃李(培育賢才)築橋鋪路(傳承示現)
有德奉獻 有容犧牲
美善玲瓏 家和道興 奉獻犧牲 宇內文載
20130819七月十三20130915歸20171215
1曾子曰:「忠者,其孝之本與?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痺亦弗憑;不苟笑,不苟訾,隱不命,臨不指。故不在尤之中也。
1忠﹙真誠與敬﹚是孝的根本。孝子就是不去做一些登高走低、輕舉妄動、惡語傷人的危險行為。因為這些行為不但會危害自身安全,也讓父母耽心受怕,所以不是孝子該有的。
2 孝子惡言死焉,流言止焉,美言興焉,故惡言不出於口,煩言不及於己。
2孝子能讓壞話遠離,謠言不再流傳,大家都說好話,自己不說壞話,厭煩的話也就不會沾惹上身,這樣父母親的心情就會平靜。
3 故孝子之事親也,居易以俟命,不興險行以徼幸;孝子游之,暴人違之;出門而使,不以或為父母憂也;險塗隘巷,不求先焉,以愛其身,以不敢忘其親也。
3孝子平日侍奉父母的一些原則,要心平氣和,要腳踏實地,要親近孝子,遠離凶暴之人;出門在外,不要讓父母耽心,不要爭先恐後,這樣做的目的不只是愛惜自己,也是不敢忘記在家掛念我們的雙親。
4 孝子之使人也不敢肆,行不敢自專也;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又能事父之朋友,又能率朋友以助敬也。
4孝子為人處事要愛人若己,要尊重他人,雖然父母親不在了,還是要時時刻刻的想念他們,不要輕易改變他們的做法;對於父執輩要如同侍奉父母親一樣對待他們,還要學習朋友的好榜樣,助成自己對父母親的孝敬。
5君子之孝也,以正致諫;士之孝也,以德從命;庶人之孝也,以力惡食;任善,不敢臣三德。5 說明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標準,古代階級制度非常明顯,因此對孝的要求也不一樣。君子是有才德的人,所以用德來勸諫父母的過失纔是孝。士是古代的知識分子,知道什麼是德,因此要用德的標準去做父母交待的事,不要讓父母親失德蒙羞。而一般的庶民,因為能力有限,雖然已盡力去奉養,但內心總是覺得奉養父母的衣食不夠豐盛,而有愧疚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孝的表現。至於做君王的人,要能夠任用賢能的人,敬重有德行的長者,為國家百姓造福,不愧於社稷宗廟,纔是孝的表現。
6 故孝之於親也,生則有義以輔之,死者哀以蒞焉,祭祀則蒞之以敬;如此,而成於孝子也。」
6總結孝親的原則,父母在世的時候以天理正路輔助他們,讓父母生無愧疚,往生的時候以最悲哀的心情親自去守候,祭祀的時候用最虔敬的心來祭拜,如果做到這樣子,那就是真正的孝子了。
20180624
百日追思(孝思堂)(忠恩恕)
回覆刪除孝以修身曾祖顯-繼
思從追遠子孫昌-往
創業莫忘先世澤-開
傳家惟碩子孫賢-來
忠由良心玄祖超-賢
恩由精進人才辦-仁
創世莫忘前人德-聖
傳道惟碩徒孫慧-德20151127~20190315
對年合爐(克念止衷)(志求常合)清明重九
刪除制克心猿意馬念-奉
唯念惟省身家行-獻
惡止改過能自新-承
從衷禮儀正容顏-擔
志由良心止至善-孝
求以愛心人人和-本
知足常樂圍爐聚-春
歲滿合爐大團圓-秋20151127~20190315
2002何謂齊家?
回覆刪除夫婦.子女[同修],不能夠叫做齊家;要夫婦.子女[同心],才叫做齊家.
家中有愛,所以道中才有愛.所以天下才有愛;不是道中有愛,所以家中才有愛.
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過去是過去已過去 未來與現在就在當下
放得下 擔得起 ~默擯 默行 ~厚德 有容~忠恕 仁義~(人倫=綱常倫理)20150603
天恩賜降大任 使命責任真 大道修大路行 親炙聖教大德證 直截根源不言之教
天道有真源真根 源出於理天 根在於明人 自古至今脈脈相傳 修道必依源依根
方能根固枝榮 達成修道的最終目的(修道正法)20161126溫故20190416
夫唱婦隨,同床異夢,哀呼。
刪除相敬如賓,溫柔夢鄉,樂乎。
相夫教子,呵護有加,喜樂。
同心其家,家和道興,歡喜。20200508
孟子滕文公下:
回覆刪除周霄問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傳曰:『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
公明儀曰:『古之人三月無君則弔。』」
「三月無君則弔,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失國家也。
禮曰:『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蠶繅,以為衣服。犧牲不成,粢盛不潔,衣服不備,不敢以祭。惟士無田,則亦不祭。』牲殺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則不敢以宴,亦不足弔乎?」
「出疆必載質,何也?」
曰:「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農夫豈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晉國亦仕國也,未嘗聞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難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與鑽穴隙之類也。」20200623
「語譯」
刪除魏國人周霄問孟子說:「古時候的君子,出來做官嗎?」
孟子說:「當然出來作官的。古書上說:『孔子如果三個月不作官,沒有君主事奉,就會現出皇皇然不安的樣子。他失掉官位出了本國的疆界到別國去,必定帶著贄見禮去見他的君主,希望在別國得到官位。』
魯國賢人公明儀也說:『古時的人,如果三個月無君可事,就要感到憂傷了。』」
周霄說:「三個月無君可事,就感到憂傷,不免過於急切了吧?」
孟子說:「士人失了官位,就好像諸侯失了國家一樣,
禮經上說:『諸侯親自耕「籍田」,拿來供作祭祀用的米穀;諸侯的夫人養蠶繅絲,拿來做祭祀穿的禮服。要是祭祀所用純色的牲口沒有長成(不夠肥壯),黍稷祭品不潔淨,衣服不齊備,就不敢舉行祭祀。要是做士人的失去了祿位,就沒有圭田(卿大夫的祭田),也是不能舉行祭祀的。』特為宰殺的三牲、祭祀的器皿、該穿的禮服不能齊備,便不敢舉行祭祀,也就不敢自安;這樣還不足以令人憂傷嗎?」
周霄又說:「出疆界必定帶著贄見禮,是什麼意思呢?」
孟子說:「士人出外作官,就像農夫耕田一樣;農夫豈能為著出疆界,就拋棄了他的農具呢?」
周霄說:「晉國也是個君子願意前來做官的國家,倒沒有聽見過作官有像這樣性急的;既然想作官的都這樣性急,那麼,有學問道德的君子卻又有不輕易出來作官的,又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男子生下來,父母就希望替他找個好妻子;女子生下來,父母就希望替她找個好丈夫;父母成全子女的心,人人都有的。假如不等待父母的命令和媒人的說合,就鑽窟窿牆縫互相偷看,跳過牆頭跟人私奔;這樣父母和國人都要輕視他了。
古時候的君子,何嘗不願作官呢,只是想作官,又厭惡不依正道;不依正道而去求作官的人,全都是鑽窟窿爬牆縫一類的賤人啊!」
本章言君子務仕,思播其道。達義行仁,待禮而動。苟容干祿,踰牆之女;人之所賤,故弗為也。
按古禮,古之士沒有封地,其祿僅足以代耕,如一旦失位,則上無以供祭祀,下無以畜妻孥。故三月無君則弔。士之失位,有如諸侯之失其國。因此,士人求仕為必然之途,唯一切當依正道而行。
儒家倡遵道而行,意即不違人情以鳴高,亦不乖理以辱身,依乎中庸,遵道而行。達則行道於天下,隱則安居以修身,不汲汲於富貴,亦不戚戚於貧賤,處處合於「中」不離乎「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