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1銘訓集錦紫衣真人):修道難免有挫折 苦其心志事不順 勞其筋骨受凍餓 所為拂亂嚐艱辛 千錘百煉成大器 勝任天職助末春 同修互相有磨擦 爾要重道莫看人 天下陷溺時已久 援之以道適時運 方舟舵艄誰來把 推諉責任觸天憤 往聖絕學今承繼 萬世太平今開墾 五倫八德重播種 開花結果證品蓮
- (1981銘訓集錦爾師狂叟):夫婦父子不和睦 上下磨擦是非談 祥和之氣全埋沒 彼此伏下導火線 稍有風吹則浪起 神佛難救造孽頑
- (19941110彰化東興黃-活佛師尊):以誠相處無爭怨 必恭必敬振宗風 誠者真誠無虛妄 篤實踐履傳正宗 誠於內中形於外 樹立標杆誠化眾 愛者關懷善誘循 慈悲惻隱存心中 事奉君上心存誠 君敬臣忠國定盛 以其誠心行於事 忠君愛民天下平 事奉父母以誠心 方是孝子家道興 夫妻相敬心存誠 家庭和順樂融融 兄弟以誠共相處 兄友弟恭不相爭 待人以誠仁義盡 敬業樂群步道程
- (19950131乙亥中訓悟禪師兄):師心宗禮相合契 天地理共存 兄弟互助同修持 培德弘遠深
- (20000123師諭道務方策師尊):君臣以義交 君有過 不可無廷諍之臣 父子為天親 父有過 不可無婉諫之子 上下同修 道在矯輕警惰 誼在責善交勉 君子感人以德 引人以道 豈為情悅而媚取之者哉 同修 同住 同行 同緣 同慈 同愿 必以同解脫為心 善建無量嚴淨道場 互親 互愛 互助 互諫 互諒 互淳 當以互提昇為懷 善成光明圓滿道場 釋冰炭為心真契 解是非為德和合 以至於大同
- (20020212壬午中訓彌勒佛白陽祖):打掃家園老少咸宜 正廳大庭有道則親 兄弟同心義肢不需
- (20060202丙戌祖訓五教聖人):國破家何在 父歿兄弟賴 憫其不足欣其有餘本應該 何以骨肉似討債 各取所需各拜所拜 你是什麼心懷 一念無明扼斷生源
- (20060202丙戌祖訓三天主考):恨鐵不成鋼兄弟不受教 利慾沾身即受考 心願行愿沒比較 富貴貧賤都是寶 誠意真修人人好 正身哪怕他顛倒 親心望龍鳳好壞皆可造 自我放棄最傷惱
- (20060202丙戌祖訓養明聖君):關心自身名譽受損 怎察覺兄弟落魄窘困 相為責任不過相互容忍 大難當前還是六親不認 一份情一點恩 在乎的是糊塗者之振不振奮 成就本無你我之分 看爾願不願以兄弟為尊 心臆交融靈最純 感動即是真
- (20070202丁亥祖訓彌勒古佛):怎得安坐如來寶座 一切眾生萬籟俱寂 同門同生同住同修 成人之美是君子器 同緣同相同慈同念 恩深義重才懂珍惜 同見同知同心同行 事半功倍無非默契 君臣兄弟有均有群 君民無非君之群體 必君而後可群且均 不計其功不謀其利 道務重視推誠相與 物忌獨賢人惡出己 彼此之間怎麼對待 各居本位何來排擠
- (20071229興毅壇開壇訓活佛師尊):觀今生死劇變 人心因異說朝朝暮暮 口說仁義綱常既失 家禍焉能不殃及玄祖 道不自私聖人亦不私道 故行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婦 然學者每曰聖人之道言必循經事必稽古 是謂衛道乎 道不從人衛乃由德護 德於良心之純樸 然誰能盡忠於屈辱奉孝在富庶 誰又能恪守閨範於遇人不淑 道在天地之間 不限多寡取數 心力勤者得多 心力衰者得少 昏弱者一無所屬 道既是吾必行之路 何必執於孝敬之準式 以為人倫師友尺度 智慧從精神所得 精神生於喜悅付出 道德在自我身心內斂之收束 如此可免於流俗 否則得理者亦屬無理 總因自私咄咄相逼貪妒
- (20080211戊子祖訓三天主考):俗子之態下人之態 是修行一大傷害 以改革之姿變相偽裝 怎見彼此真誠愛戴 同舟共濟於患難 你我尊卑須是倫理而非障礙 雖天下無不是父母 世間最難得乃兄弟情懷 日夜只為這一家 是辛勤更是光彩 爾等性情皆善 莫因一點私棄天大賚
- 〔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論語八佾篇〕: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大學七〕: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 〔中庸.第二十章〕: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互達道是即五倫。
-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 〔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 (教育部國語辭典):五倫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種倫常關係。
-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儒家倫理的適用範圍,從親親、仁民,到愛物。親親包含父子、夫婦、兄弟等關係;仁民主要有君臣、朋友等關係。
- (新竹縣教網中心):五倫: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
- (希望之聲):五種人倫關係,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道理和行為準則。1.父子有親 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2.君臣有義 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3.夫婦有別 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4.長幼有序 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5.朋友有信 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
- 〔中庸20〕: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 〔中庸21〕: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廩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20240307初擬+交流共識20250609力行+歸20241202
結論1 : 五倫的發揮依靠智仁勇的生發。
回覆刪除結論2: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人貴自知。對於尚未有自知之明的有緣人,則心懷慈忍等待時機到來。
回覆刪除